top of page

四河噴泉

 Fountain of Four Rivers

​郭慧

納沃納廣場(Piazza Navona)上的四河噴泉

 

1651年,義大利雕刻家貝尼尼(Gian Bernini)為教宗英諾森十世(Pope Innocent X)設計的四河噴泉(Fountain of Four River)完工。四河噴泉的建造,不僅為羅馬增添一座雋永的藝術品,更扭轉了貝尼尼的人生困境。而這個故事,得從1644年,教宗烏爾班八世(Pope Urban VIII)逝世開始說起。

 

1644年時,教宗烏爾班八世(Pope Urban VIII)逝世。而因為烏爾班八世是貝尼尼最大的贊助人,也因此,教宗的逝世也衝擊到了貝尼尼的創作生涯。雪上加霜的是,繼任的教宗英諾森十世(Pope Innocent X)不僅與前任教宗關係不睦,更是貝尼尼兩位主要競爭者博羅米尼(Francesco Borromini)、阿爾加迪(Alessandro Algardi)的贊助人。在此情形下,儘管教宗在1650大赦年(Jubilee)之前,委託許多藝術家設計作品,曾經炙手可熱的貝尼尼,卻往往被排除於委託名單之外。

 

四河噴泉,原本也是一樁與貝尼尼無緣的藝術委託案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四河噴泉的建造權,最後由貝尼尼奪得。而箇中的原因,則可能是因為貝尼尼能夠洞悉教宗英諾森十世的意圖,不僅在設計中具現了教宗試圖形塑的基督教世界觀,更讓民眾自然地浸淫於四河噴泉這個「羅馬教廷宣傳」裡。由於自己的洞見與才氣,貝尼尼最終獲得英諾森十世的肯定,也重新活躍於藝術舞台上。

而這座噴泉,不僅是貝尼尼的翻身之作,也是三百多年前民眾歡欣遊樂的所在,更在三百多年後的今天,在義大利的納沃納廣場上(Piazza Navona),持續吸引所有人的目光。

 

流光、遊水與風的遊樂場

 

在這座噴泉裡,大大的水池中,隆起兩塊形狀略微彎曲、斧鑿痕跡明顯的基石;而在基石之上,四尊河神或坐或倚,肌肉筋理清晰,動作中蘊含的力量正如祂所代表的滔滔巨流。而在四尊神祇的中間,高聳的方尖碑(Obelisk)穿迸而出,直指天際。在塔尖與藍天之間,停著一隻嘴銜橄欖枝的白鴿,抬起頭,遠望蒼穹。

 

不同於一般的噴泉,是水流在固定軌道上的噴湧,貝尼尼似乎想讓四河噴泉(Fountain of Four River)成為流光、遊水與風的遊樂場。而被光線、流水、空氣包圍的磐石、河神、方尖塔,就不只是一個任人觀覽的靜態噴泉,而是一座生機盎然的小宇宙。在這座小宇宙中,每個小單位,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,而在單位與單位間,這些故事彷彿也彼此互文著。

 

舉例而言,在四河噴泉底部的基石,便有值得注意的故事。首先,貝尼尼以不規則的基石作為底座,它的嶙峋表面,彷彿暗示了歲月的淘洗,更讓觀者聯想到宇宙洪荒之初。從這個意象開始聯想,置於最底層的基石,再搭配上這塊磐石之上、四河神之旁的蛇、獅、棕櫚等動植物,彷彿結合成《創世紀》2章10節至14節中四河(比遜河、基訓河、底格里斯河、幼發拉底河)之源的伊甸園。此外,磐石也呼應了《馬太福音》16章18節中提到的:「你是彼得,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,陰間的門 不能勝過它。」而正是這個磐石,撐起了古埃及的方尖碑,好像正隱隱敘說著:「早在人類歷史之前,這個信仰便撐起了世界。」

 

教宗的所在與豐饒之地

 

而當我們的視線再往上抬升,就可以看到四河噴泉最引人目光的部分,也就是在那磐石之上,或坐或倚的四尊河神。事實上,這四尊男性形象的神祇,分別代表了:歐洲的多瑙河(Danube)、美洲的拉布拉他河(Río de la Plata)、非洲的尼羅河(Nile)、亞洲的恆河(Ganges)。祂們有著飛揚捲曲的鬍子,讓人看了,彷彿能想像出納沃納廣場上的微風輕拂,也呼應了河流的流動感,更為這座噴泉增添一股活潑生機。而在四尊神祇之中,多瑙河神伸起祂的手,放在教宗家徽之上,彷彿暗示著,這裡是最接近教宗的所在。另外,在河神身旁,還有一隻代表戰爭的駿馬。而多瑙河神手扶教宗家徽,身伴奔騰駿馬的形象,或許正是在提醒眾人,在剛剛結束的三十年戰爭(Thirty Years' War,1618-1648)中,羅馬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站在一起。

 

看完多瑙河神之後,讓我們將視線再往旁邊稍移,就可以看到伸出手臂的拉布拉他河神。值得注意的是,拉布拉他河神的輪廓與貝尼尼之後所做的君士坦丁大帝(Constantine the Great)雕像有幾分神似。而因為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的緣故,在這裡用肖似君士坦丁大帝的輪廓表現,也可以看出當時天主教廷積極促使美洲改信基督教的歷史。

 

不朽之樹與流動之河

 

而當我們再往旁邊看,在拉布拉他河神的旁邊,頭上蒙著頭巾的神祇,則是代表非洲的尼羅河神。尼羅河神頭上蒙著頭巾,或許代表了當時還不知道尼羅河的源頭。此外,在尼羅河神旁,可以看到鱷魚和棕櫚樹的雕像。其中,棕櫚樹不只配合了非洲景象,更有宗教上的寓意。畢竟,據《約翰福音》12章13節記載,在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,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。因此,棕櫚樹在這裡,也有基督宗教的代表意義。在此意義之上,棕櫚樹更因為是常綠喬木,一年四季都綠葉繁茂,被認為是不朽之樹,因此在基督教藝術中,常象徵著「死後進入天堂」,或以此暗示「殉難」的意思。

 

而最後看到的,則是印度的恆河河神。在四河噴泉中,恆河河神手持船槳,似乎說明著恆河之水流量穩定、適於航行。

 

方尖碑與世界之光

 

在看完這些河神之後,視線沿著四尊神祇的中間往上延伸,便可以看到一柱高聳的方尖碑靜靜地佇立著,與下方奔騰的駿馬、張口的鱷魚,以及或伸手、或划槳的河神形成動靜對比,好像無論下方如何喧鬧,方尖塔兀自端寧地佇立著。此外,方尖碑也象徵著古埃及的太陽神造物主阿蒙拉(Amun Ra),更讓人聯想到《約翰福音》8章12節中,耶穌對眾人說:「我就是世界的光。跟從我的人,絕不會在黑暗裡行走,卻要得到生命的光。」

 

除了尖塔本身的象徵意義之外,在尖塔頂端停歇的鴿子,也有兩層寓意:一來,鴿子是教宗英諾森十世出身的潘菲利(Pamphilj)家族的象徵;二來,牠也代表著基督教的聖靈(Holy Spirit)。也因此,從磐石、神祇沿著方尖塔往上望去,便彷彿由喧騰活潑的、有形的物質世界漸漸往上昇華,直至神聖永恆的基督教天堂。

 

從磐石、神祇到方尖碑,奔馬、白鴿到棕櫚樹,這座石造的噴泉,卻表現出了有血有肉的盎然生氣。而這股蓬勃生機中,又蘊含了各宗教的融匯。物質與精神、自然與信仰、異教與基督、有形與無形,在光影穿梭、水聲淙淙中,圍繞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宇宙,至今,仍然閃爍著耀眼的靈光。

參考資料:

Simon Schama, Landscape and Memory. New York: Vintage Books, 1996. p.282-306

台灣聖經網 檢索日期:2016/07/02

四河噴泉細部圖

Information

四河噴泉
Fountain of Four Rivers

地址:Piazza Navona, Rome, Italy

網站:http://goo.gl/4MDVLJ

電話:01084292721

Video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