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〈白色耶穌受難〉  White Crucifixion

      面對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殘暴,夏卡爾(Chagall)不再如我們所想像的詩性浪漫。這幅畫中,他大量描繪了災禍的瘡痍,而最令人好奇的是居中的耶穌受難,究竟夏卡爾透過這樣的意象想告訴我們什麼呢?

 

  夏卡爾這幅〈白色耶穌受難〉是夏卡爾從1930年起一系列耶穌意象畫作之始,畫中明確指控著納粹的惡行。而為何猶太人選擇耶穌做為代表,其源起以及意涵是本文想要討論的主題。

 

  夏卡爾別有目的的著墨畫中的耶穌:頭布取代了傳統形象中的荊棘冠冕,其腰布特意繪成猶太傳統的披巾(布面有條紋,四角有流蘇);耶穌上方的文字INRI(Jesus of Nazareth, King of the Jews)原意為「耶穌,拿撒勒人、猶太人的君王」,夏卡爾在其下以Aramaic亞蘭語(由希伯來字母組成,耶穌那時代猶太人所用的語言)翻譯為Yeshu HaNotzri Malcha D’Yehudai,而HaNotzri不僅有the Nazareth(拿撒勒)的意思,在現在更常被使用的是the Christian(基督徒的)的意思。[1]於是畫中這個做猶太打扮的耶穌,是猶太人也是基督徒的耶穌。天降的白光照著耶穌,與耶穌T型架交合為十字,耶穌的頭與腳下的猶太燭台menorah(古老的猶太象徵)投照出圓形光暈。畫面左上方懸浮的四個人為舊約中的族長,身著猶太服飾,為耶穌的死而哀悼。

 

      除了傳統符號,畫中也大量出現當時周遭世界的描繪,因而為這幅畫帶來了政治批判性。畫面右半部描繪了侵略的惡行,士兵劫

Marc Chagall, White Crucifixion, 1938

Oil on canvas; 155x140 cm

Art Institute of Chicago, Chicago, IL, USA

掠放火燒了猶太教堂經卷櫃。在一開始的版本,夏卡爾,夏卡爾在士兵手臂旗幟上繪有改版的納粹標誌。而後也許因為避免招來麻煩而抹去。椅子、燭台、誦經文散落一地,倉皇逃離的人們延伸至畫面下半部。左邊數來第三個人,掉了一只鞋裸足狂奔也不忘緊抱猶太經卷,他左邊的人胸前掛著一塊白布,如同教堂懸掛的旗幟及士兵手臂上的改版納粹符號般。在一開始的版本,白布上寫著Ich bin Jude(我是猶太人)。下方的猶太難民往四方離散,如猶太人一直以來的命運。左方焚燒的房子、眾人擠在一船上卻只有一隻船槳無法前進,皆表現了受難者的無力。畫中的基色由攪動的黑白灰色階所構,如焚燒的煙霧,也如同神淹沒世界的洪水,一切幻化為開天之始,混屯無依。耶穌受難與當時的迫害在畫面同時出現像是劇場的多面台,跨時空並置搬演著,亦或是架上耶穌湧動的意識,他願意為這些苦難受罪。而釘死耶穌的架子與天降之光合而為十字也許暗示了希望的存在。

 

      耶穌意象的運用可能與俄籍猶太雕刻家Mark Antokolsky1873的作品〈瞧這人!〉(Ecce Homo)有關,他所做的耶穌塑像其在臉的兩側留著payot(猶太男人臉兩邊的鬢鬚會留成辮子,叫Payot 或Side curls,由來出自於舊約利未記19:27:不可剃兩邊的頭髮),帶著猶太人帽子skullcap。Antokolsky曾於信中與友人提到該這樣的意象的運用來自於1871年俄國受侵略,他想提醒基督徒們耶穌也是猶太人。夏卡爾在聖彼得堡求學期間曾是 Ilya Ginzburg( Antokolsky的朋友)的門生,因而夏卡爾可能受到他的影響。[2]

 

      夏卡爾早期1912的Golgotha(意譯為「髑髏地」。據《聖經·新約全書》中的四福音書(如馬太福音27:33、約翰福音19:17)記載,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在各各他山被釘在十字架上。),他將INRI置換成自己名字,暗指耶穌代表夏卡爾自己以及猶太人的命運,同時期的詩〈畫家受難〉(The painter Crucifixion):

 

“ Every day I carry a cross

They push me and drag me by the hand

Already the dark of night surrounds me

You have deserted me, my God? why? ”

(中文翻譯:每一日,我扛著十字架。他們用手推著拉著我,夜的黑暗已然包圍了我。你已遺棄我,我的神啊!為什麼?)  [3]

 

以及至夏卡爾於1977年評論自己早年畫作中的耶穌形象:

“ For me, Christ has always symbolized the true type of the Jewish martyr. That is how I understood him in 1908 when I used this figure for the first time [. . .] It w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groms. Then I painted and drew him in pictures about ghettos, surrounded by Jewish troubles, by Jewish mothers, running terrified with little children in their arms. ”

(中文翻譯:對我來說,基督一直代表著猶太殉道者真正的典型。自1908年第一次使用這個意象,我就如此理解著。 [. . .] 而因為集體迫害的影響,於是我將他畫在充滿災禍的猶太居住區的圖像中) [4]

 

      而在〈白色耶穌受難〉中,代表夏卡爾的符號隱身了,夏卡爾以猶太殉教者的形象來定義耶穌,也許是因為現實的戰火令夏卡爾有更崇高的使命:一來基於耶穌的猶太身份類比納粹在德國迫害猶太人,提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轍;二來於猶太教義中,耶穌並非彌賽亞,他不是神只是人,他的受難無法為人們帶來救贖。十字架上的耶穌面容蒼白,整個世界唯一希望是神降下的那道光,不知將領我們至何方。

 

(作者:會計五 潘立婷)

 

[1] [2] [3] [4] Amishai-Maisels, Ziva. “Chagall's "white Crucifixion"”.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Museum Studies 17.2 (1991): 139–181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