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〈耶穌下十字架〉  Descent from the Cross 

      這幅畫是夏卡爾(Chagall)在1941年完成,這一年可以說是相當驚險的一年。此時的夏卡爾住在法國南部的小城Gordes,他在前一年才在這裡買了房子,但法國已經掀起天翻地覆的變化,夏卡爾馬上就面臨逃亡的命運。1940年,德軍攻陷法國,巴黎淪陷,大量的猶太人被補。在美國記者瓦里安·弗萊(Varian Fry)的幫助下,夏卡爾與妻子順利於1941年逃到紐約,但多數的人並沒有這麼幸運。     

 

 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夏卡爾的心情自然不是明亮愉悅的。畫作中有股灰暗的感覺,尤其是在畫面左上方有一團深藍的混亂色塊,增加了畫作憂鬱的調性。除此之外,下方背景有許多的房子,它們被一團紅色的色塊覆蓋,似乎暗示著身在法國的猶太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。但仔細看,這團紅色好像又連接到畫面中央的耶穌留下的鮮血,像是從肋骨處經過梯子、一路流到屋舍之間,這是否意味著耶穌流下的血,也是眾多猶太人、甚至是身處戰爭的一般人民即將面臨的災難?

 

      畫中耶穌的身份是這幅畫中特別值得思考的地方。在象徵耶穌受難的十字架上標注的英文字,不是一般常見的INRI(拉丁文縮寫,意指:「耶穌,拿撒勒人、猶太人的君王」),而是指涉夏卡爾本人的MARC CH。暗示畫中主角為夏卡爾的,還有那位藍色翅膀的天使,她的手中握有畫筆與調色盤,就像是為夏卡爾帶來生命一般,畢竟對夏卡爾來說,唯有自由的繪畫才能夠保守自己的靈魂。

 

    事實上,不止是夏卡爾將自己比作耶穌,他最好的朋友桑德拉爾(Blaise Cendrars)也在詩作中以耶穌的形象描述夏卡爾的生命。

Marc Chagall, Decent from the Cross, 1941. 

Ink and Gouache, 49.2 x 32.7 cm

 

 

Le Christ c’est lui

基督是他

Il a passé son enfance sur la croix

他在十字架上度過他的童年

Il se suicide tous les jours

每天他都在自我毀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節錄自:詩集Dix-neuf poèmes élastiques)

 

      夏卡爾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努力維持自我,但他敏銳而俱有超越性的精神特質使它在生活中遭遇人際上的困難[1]。在他美好的才情中,事實上有非常孤獨、甚至是痛苦的那一面。回到畫作中,我們或許可以從兩方面探索夏卡爾以耶穌為形象的自我呈現。首先是受難痛苦的本質,也就是當戰爭來臨時,夏卡爾作為猶太人必須面對逃亡的宿命,他失去了自由,也無法繪畫,就像是被判死刑一般。另外則是十字架的贖罪意義。當夏卡爾逃離法國,多數的猶太人正被運往集中營,夏卡爾或許是出自一股無能為力的愧疚,透過畫作表達希望能夠承擔受難者痛苦的意念。

 

(作者:歷史五 張如儀)

 

[1] Jackie Wullschlager, Chagall: A Biography (New York: Alfred A. Knopf, 2008), 154.

bottom of page